ep.2 壓力 + 休息 = 成長

要有成長,只能等到壓力過後的休息時段
根據《哈佛商業評論》,工作與生活的平衡改善,能提高生產力。個案研究顯示,這會讓你更投入工作,也有更多機會從事減壓、放鬆的活動,培養健康生活習慣、陪伴家人,支持你的情緒和身心健康。
相信以上的「平衡工作」理論,對於大家平常看的那些都大同小異,歷經職場 (目前算來應該超過十多年了) 的這幾年間,我自己的工作狀態其實真的不是一個很好跟大家分享的範例,過去的我,從未將工作與生活明確分開,時常把自己的所有時間都貢獻給工作,同時也認為那樣的狀態也是有在過自己的生活。
長久以往,其實身心是負荷不消的,過去或許可以拿年輕是本錢當搪塞自己的理由,但再過幾年後,能有幾個「年輕」可以讓自己這樣消耗呢?
在純粹創意多年的我,上個月(五月)特別開了先例,首次開團帶部門同仁來去我的家鄉-馬祖,來場三天兩夜的部門員工之旅,在安排遊程規劃以及相關交通住宿的過程中,過去一直排斥不曾主動安排這樣出團旅遊的我,主要原因認為這是工作的延伸,加上是自己熟悉的領域,下意識的會拒絕促成這件事發生。
但這次旅程中意外的發現自己在過程中學會了如何重新看待工作跟生活中的平衡。過去我是全力以赴實踐熱情等同於不眠不休。但這麼做並不能確保永續的成就,反會落得身心俱疲。而這趟旅程的開始就沒有一個明確的遊程安排,全交由當下心情而走,累了就找地方休息,意外的發現想要有長足進展,非得休息不可。努力做好一件事,並不會使人成長。要有成長,只能等到壓力過後的休息時段。用一道等式來表述就是:「壓力+休息=成長」。
1. #安排合理的工作進度表
很多時候當工作多到無法負荷,為了避免自由時間被侵蝕,我們應該做足準備,再展開對話,列出現在心力交瘁的原因,提出合理解決方法,例如需要更多幫助或引導、調整工作量或休假。態度要坦誠開放,確保同仁彼此認真看待自己的訴求,而且有能力幫忙。
2. #決定優先事項
工作與生活平衡的比例因人而異,平衡不代表你要花同等時間做所有事情,重點是確立優先事項。你的精力有限,所以要準備好放棄某些事物。
3. #聚焦在自己的幸福
很多人把全副注意力放在職場,而不是個人幸福(就如同我)。我們應該定期確認身心與情緒狀態,不要忘記休息。當然,在最後,我是不會因為這次的遊程安排而再開啟任何一次旅行團的唷!(大家可以死心了),雖然自己內心覺得我這趟尼克團可是有口碑的,真的是面面俱到,吃的每餐不重複、體驗的內容又多元外,還自製專屬旅遊手札,是不是標準的把工作跟生活完全沒分開過的人。
#關於尼克:身處行銷產業數十多年,身懷多元技能,最擅長的是與客戶成為麻吉(自己說),用最懂客戶的心給你最中肯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