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9 雙11的逆襲

不論是線上或線下的行銷活動,行銷人總會遇到行銷節慶的旺季,需要在各種行銷資訊中達成自己的KPI…
雙11節剛結束,不知道各位行銷人是買到要剁手,還是剛面臨完一場瘋狂的戰爭?許多行銷人都有觀察到,這兩年台灣雙11節的浪潮已下修,整體的氛圍不如以往,甚至在競爭激烈的活動期間,花了大筆預算,但獲得的回饋卻不如預期。
不論是線上或線下的行銷活動,行銷人總會遇到行銷節慶的旺季,需要在各種競爭中達成自己的KPI,以下提供三點碎碎念的建議:
在行銷人必爭的各大節慶期間,總有許多人希望用一次特別的議題吸引受眾,但在百家爭鳴的期間,通路上充斥各種行銷資訊,要被受眾看到的成本極高。因此行銷活動平常就要開始經營,建立受眾的習慣,才不會在特定行銷節慶期間,花了資源卻收不到等值的回饋。
平時醞釀並不代表節慶期間不做跟風議題,在民眾都期待各家行銷優惠的期間,如果品牌沒有規劃相關活動議題,可能會造成預期落差,最大的重點還是要跟對時機,明確自己的品牌定位,規劃適時的鼓勵消費機制,在競爭的節慶期間仍保留自己的能見度。
在類似雙11的行銷節慶期間代表的是,促進受眾買單的距離可能縮短了,但如缺少需求仍難創造受眾的參與,因此議題的設計更應強化需求與買單動機,並且確保不論是商品或內容都能滿足受眾的需求,才能在每一波行銷造節的浪潮中,確保整體成效。
雖然雙11節通常是網路電商們的戰爭,對於實體行銷活動來說,仍有許多可以參考的價值;不論線上還是實體,行銷造節的成本高,維持期短,如果沒有資源持續投入的把握,不能期待一次就產生花火,重點還是平時醞釀、建立需求以及跟對時機,才能讓品牌在行銷領域的競爭中存活下來。
從純粹創意開啟十年行銷之路的男子,經歷了近三百件大大小小的各類專案,被稱作最愛碎碎念的行銷人,每個碎念背後都代表著對行銷這個領域的熱情與堅持,aka一個微微中年發胖的二寶爸。